节气解说
夏至是夏季的第4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传统认为,芒种、夏至两个节气为午月,称为仲暑。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就是以夏至、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30天,各地的气温均为一年中最高的时段,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正处于“梅雨”季节。
夏至时人体的阳气最为充盛,心火当令,要特别注重保养心气,预防中暑。食疗方面,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主要原则。少吃厚味肥腻、油炸类食物,多吃口味清淡,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兔肉、鸭肉、莴笋、冬瓜、莲藕、丝瓜、苦瓜等。
饮食保健
适当吃苦味和酸味的食物
到了夏至,除了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外,为了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放、消除疲劳,还应“刻意”去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苦味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热除湿、抗菌消炎、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清心除烦及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非常适合夏季人体所需。夏季可食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芹菜、蒲公英、苦菊、黄瓜、鸡毛菜、野蒜、枸杞苗等。
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而易丢失津液,除了要吃苦味食物外,还应适当多吃些酸性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弥猴桃等,不仅能敛汗止泻祛湿,还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如乌梅具有解热、除烦、止泻、镇咳、驱虫等功效,能够增加抗菌力,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茵、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天热胃口不好,多吃番茄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口渴、食欲不振、厌食、挑食等症状。而番茄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等功效,能改善食欲不振的症状。因此,夏季时不妨多吃番茄。番茄可以说是万能蔬果,既能用番茄搭配鸡蛋炒菜,又可以用来煮汤,也可以当水果吃。
南瓜薏米,夏季祛湿最佳组合
黄色入脾,南瓜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薏米具有养心、利水、除湿的功效。夏季天气闷热潮湿,这祥的天气最容易伤害脾胃功熊而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厌食等症。所以,夏季既要防湿,还要健脾,可多吃具有健脾益胃、利水除湿的南瓜薏米粥或汤。
节气好食:喝汤水,清热气、驱湿气
甘草三豆汤
材料
红小豆、扁豆、绿豆各25—30克,甘草65克,冰糖适量。
做法
1.上述材料清洗干净,放清水中浸泡3小时。
2.将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用小火煲汤至豆子熟烂。
功效
这道汤在湿热渐重的夏季饮用特别适合,其中,红小豆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绿豆能清热解暑,而扁豆性平味甘,始化湿和中、健脾止泻。搭配一点甘草能调和药性,既能消暑热,又不会因食材寒凉伤了脾胃。
陈皮老鸭冬瓜汤
材料
老鸭肉500克,冬瓜300克,陈皮10克,薏米30克,调味料各适量。
做法
1.鸭肉洗净,切成小块,焯水后备用。冬瓜洗净,切块备用。
2.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开后放入上面处理好的材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熟,下入调味料调味即成。 ’、
功效
盛夏季节,人身体内的湿热较重,而且因为出汗多,容易耗伤气阴,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健脾化湿、滋阴清热。这道汤中的鸭肉能滋阴养血,冬瓜能清热利湿,陈皮能化湿健脾。
豆腐苦瓜汤
材料
豆腐1块,苦瓜100克,肉末少许,植物油、黄油、酱油、芝麻油、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豆腐切成块,苦瓜洗净切小片。肉末加植物油、酱油、水淀粉拌匀,腌制5分钟。
2.锅烧热,加入少许植物袖,烧热后下入肉末划散,下入苦瓜片,翻炒均匀。
3.锅中倒入适量清汤,煮沸后下入豆腐块,略煮,加入调味料调味,最后淋上芝麻油即成。
功效
这道汤用豆腐搭配苦瓜,白绿相配,口味略苦,能清解暑热,清利肠胃,适合暑湿盛的夏季饮用。
起居保健
高温闷热长痱子,黄瓜双花有效果
入夏以后,天气越来越闷热,大量的汗腋无法蒸发掉,堵塞汗腺,很容易引发痱子,痱子多长在人的脖子、胸背和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中医辨证属暑热夹湿、闭于毛窍所致,故治以清热解暑化湿,可用藿香、佩兰、野菊花、金银花、车前草、蒲公英、鲜薄荷等煎汁代茶饮服。但上述草药性寒凉,脾胃不好的人一定要慎用,更不能长期服用。下面介绍几个小偏方,用黄瓜等常见食材就可以。
小方1:鲜黄瓜汁
做法:取一根鲜黄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榨汁。
用法:用消毒棉签蘸上黄瓜汁,在长痱子处反复涂擦,每天可进行数次。
功效:黄瓜汁有清热解毒、祛湿的作用,适用于痱子,它性质温和无刺激,尤其适用于小宝宝。
小方2:金银花水
做法:金银花20克。用金银花煮一锅热水,兑入适当凉水调温后,用来洗澡。
用法:一日可以洗2—3次。
功效:金银花水能清热解毒,止痒消痱子。
预防痱子,起居要注意
首先,做到居室环境通风凉爽,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或进行过激运动,必要时可用空调降温,一般温度以26摄氏度左右为宜;其次,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卫生,宜穿着宽松、柔软、清洁、吸汗性强的衣物;少吃大鱼大肉等过热及辛辣食物,少食过甜的食物,出汗量大的时候可适当地补充些淡盐水。
适当出汗,不易生病
入夏以后,天气越来越热,人们都爱待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甚至一整天都不出来。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夏季的三个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这个时候应该“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也就是说,夏天养生,要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利用充足的阳光和热气,使皮肤腠理开泄,让体内的寒气能排出体外。也就是说,夏季应该适当出出汗。
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皮肤的毛孔收缩,汗液无法排出体外、湿热邪气会存留在身体中,引起头晕、四肢无力等问题。而因为热耐受力下降,还会发生中暑。
另外,如果经常出入空调房,忽冷忽热,很容易损伤呼吸道粘膜,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发热、扁桃体肿大、鼻塞、气喘咳嗽等。
从四季养生的角度来看,如果夏季不适当出汗,到了秋冬季节,体内郁积的寒气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运动保健
夏季锻炼注意防暑降温
夏至之后,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最好选择在清最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会导致大汗淋漓,泄汗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至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日常养生保健
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一种特殊疗法,是中华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结合中医的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作用穴位,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肺腑,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衰竭、反复感冒、慢性咳嗽、鼻炎等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夏至,贴敷正当时,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体虚反复感冒等疾病都可治疗。
贴敷治疗应该请专业医生来进行。贴敷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忌食海鲜和生冷、辛辣、油腻食品;注意保暖,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期间不能贴敷;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适宜贴敷;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此外.贴敷后时间不要自己延长,还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
除了贴敷外,“冬病夏治”还可以借助饮食来调理,骨关节痛、哮喘、“老慢支”、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如能在夏天补阳,冬天时症状就可以减轻。
健脑开智功
天气炎热,有空的时候可以选择做做健脑开智功,能防治脑血管硬化,增强记忆力,开发大脑智力,可谓老少皆宜。
具体方法:端坐于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下颅向内微收。两眼轻闭,两手合谷相对,手心向内置于小腹部。或者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两眼轻闭,然后,两手合谷相对,手心向内置于小腹部。吸气时意想头顶百会穴,呼气时意想脑后风池穴,一呼一吸为一息,共做108息。两手上掐至头顶两侧。手掌向后沿两侧头顶划圆弧108次,再反向划圆弧108次,划完两手松垂下落至大腿两侧即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