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解说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2个节气。小满的意思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到大满。小满节气还可出现干热风,喜阴的植物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
小满节气是初夏向仲夏的过度,气温明显升高,再加上降雨量的增加,空气变得潮湿、闷热,容易诱发风湿病、湿性皮肤病。由于昼长夜短,气温逐渐升高,所以对人体来说,能量消耗增加,新陈代谢更快,所以有疲劳感,还容易出现便秘、咽痛、口腔溃疡等健康问题。
饮食保健
1.多食素能防湿热
到了小满节气,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因为天气闷热潮湿,所以也是皮肤病高发期。“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是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是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是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
所以,在小满时节,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红小豆、薏米、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番茄、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等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2.入夏吃丝瓜最合适
入夏以后,瓜果蔬菜多了起来,人们的餐桌越来越丰富,这时候一定要多吃点丝瓜,能消暑降火、凉血解毒,还能降压降脂、抗衰老。从营养学角度说,丝瓜低热量、高营养,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等矿物质,是高钾低钠的食材,对预防高血压及心脏血管疾病有帮助。丝瓜中含有黄酮类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丝瓜中还含有丝瓜苦味素等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吃丝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丝瓜性质偏寒,一次不要吃太多,以免伤脾胃引起腹泻;丝瓜不宜生吃;宜现吃现做,以免营养成分流失。
3.吃樱桃的好时节
樱桃有“百果第一枝”的美誉,入夏后樱桃上市,适当吃些樱桃,不仅能保健,还是防病治病的良药。樱桃中铁的含量很高,每100克高达5.9毫克,比苹果、橘子都高,可预防和改善贫血,患贫血和平时体虚的人可以适当吃。痛风患者多吃樱桃可以降低尿酸水平。
中医认为,樱桃性温,微酸,入肝、脾二经,可以补中益气、祛风胜湿、美容养额等。一般人都可以吃樱桃,尤其适合那些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贫血乏力者。
4.节气好食:健脾除湿食谱
进入小满后,气温越来越高,湿热也逐渐加重,此时应注重健脾胃、除湿热,不妨试试下面的几款食谱。
菊花薏米粥
材料:
菊花36克,薏米、粳米各100克。
做法:
1.将薏米、粳米淘洗干净,一起放人锅中。
2.加入适量水煮至薏米熟,加菊花再煮20分钟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
菊花具有清热排毒的功效;薏米具有健脾利水、祛湿除痰的功效。两者搭配,对湿热困脾引起的食欲不振,以及内热炽盛所致的脸上长痘、大便燥结等有缓解作用。
冬瓜粥
材料:
新鲜连皮冬瓜队80-100克,粳米50克。
做法:
1.连皮冬瓜洗净,切成薄片,再切丁。粳米淘洗干净。
2.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粳米,大火煮开,转小火熬粥。米软后加入冬瓜丁,续煮15分钟.至粥软烂即成。
功效:
夏天吃一些冬瓜粥,能利小便,消水肿,清热毒,止烦渴。
起居保健
1.应对蚊子叮咬有妙招
在炎热的夏天,身着单衣薄衫,而此时正是许多蚊虫活动最为猖獗之时,尤其是家中的小宝宝,更是易受到蚊虫的骚扰。下面介绍几个应对蚊虫叮咬的小炒招。
橘皮“蚊香”,驱蚊又消除异味
平时吃橘子时,皮不要扔掉,留下来,洗净,切成长条,晒干后就是橘皮“蚊香”了。夏天的时候,在室内点燃于橘皮,不仅能驱蚊,橘皮中的芳香还能帮助您把屋内的异味清除掉。
隔夜浓茶水,消炎散热好“药水”
当小儿被蚊虫叮咬后,就用浓茶水(最好是隔夜的浓茶水)涂抹被叮咬的部位,多涂几遍,红包就会消除了。这是因为浓茶中的茶多酚含量高,而茶多酚有消炎的作用。另外,用浓茶水给小儿涂抹患处,还能帮助小儿局部散热。
茶水用完之后,剩下的茶叶不要扔掉,把茶叶晒干,点燃,释放出的烟也具有驱蚊的效果呢!
淡盐水也能消炎止痒
说到抗菌消炎的食物,绝对不能少了盐。当小儿被蚊虫叮咬后,用盐水涂抹或冲泡被咬的地方,能使肿块软化,还能止痒。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蚊虫叮咬的地方已经挠破了,就不能用盐水了,否则盐水的刺激性会令人疼痛难忍。
用西瓜皮反复涂擦能止痒
西瓜皮用来擦脸可以美容,用来涂抹蚊子包能止痒。这是因为西瓜皮中的乙醇挥发时能够带走热量,可以收缩被叮咬处的毛细血管,减少炎症的面积,从而达到止痒的目的。
鲜马齿苋汁,止痒又快又好
鲜马齿苋适量,洗净后绞汁,用马齿苋汁涂抹蚊子叮咬处,几分钟后蚊子包就会不痒了。
这是因为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蚊子叮咬引起的痛痒有效,同时还对其他昆虫叮咬引起的肿痛有效。
2.重养心,宜午睡
按照中医理论,五脏中与夏季对应的是心脏。心在人体的地位就像一个国家的国王一样,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一旦受病,很容易波及其他脏腑,引发严重问题。心脏位于胸腔之内,在五行中用火,为“阳中之阳”;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夏天里人的阳气虽足,却容易外泄;夏天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们出汗多,容易脱水;夏天太热,容易影响食欲,人们在夏天也容易因贪凉而患病。有时夏季染病会在体内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所以,到了夏季,在饮食起居上都要注意,避免损伤心脏,引发疾病。
夏季太阳升起得早,早晨空气清新,气温又相对较低,早点儿起床到室外、操场、公园、河边或田间小路走一走,活动活动身体,对调养精神,增强体质大有好处。
夏天日长夜短,天气炎热,早上鸟鸣蝉噪,夜间蚊子也多,很多人有到了半夜还睡不着,唾着了也经常被热醒或被蚊子吵醒,早上又醒得早的经历。这样不仅睡眠时间短,而且睡眠质量也不高,会有头晕、出汗、心情烦躁等表现。遇到这种情况,适合中午的时候休息20~30分钟。这样做,一是有利于补足睡眠,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二对改善脑部供血、消除疲劳、缓解烦躁情绪等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夏日午睡还对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有帮助。
3.提倡“未病先防”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因此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特别重视“未病先防”的养生观。
4.内外调养防湿热
小满时节高温多雨,在这种高温、湿热的环境下,人体感觉湿热难耐,却又无法通过水分蒸发来保持热量的平衡。这种体温调节上的障碍,会导致机体出现胸闷、心悸、全身乏力等症状,所以小满时节应加强内外调养。
5.洗冷水浴
冷水浴是一种健身方法,可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行冷水浴锻炼的人,其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人。另外,冷水可以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来抵御寒冷,并因此消耗体内的热量,使其不被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冷水浴虽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高血压、关节炎患者不宜洗冷水浴。
6.小满作息有讲究
小满之后,天气变得昼长夜短,如果睡眠不好,白天容易困倦疲乏,所以起居要有规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坐卧时不要贪图凉快,在潮湿的木板上睡卧,因为这样会导致头重身痛或患各种风湿性疾病。另外不要在晒热的椅凳及砖石上坐卧,以防热毒侵入皮肤,生疮或毒疖。
运动保健
1.慢练瑜伽调身心
瑜伽是很多女性喜欢的运动方式,其实,这项运动也非常适合在夏天进行。
瑜伽(Yoga)源于古印度,是“一致”“和谐”的意思。我们通常所做的瑜伽练习,不需要外部器械,通过各种体位对肌肉、韧带和关节进行锻炼,增加身体的力量性、柔韧性和平衡性。瑜伽通过深长的腹式呼吸练习,能逐渐改善人体的肺脏功能,提高肺活量。另外,通过练习瑜伽,能使人的心理放松下来,很多人的性格比较急躁,如果练习瑜伽,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的性格控制能力增强了,心态更加平和了。
在练习瑜伽时,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锻炼计划,没必要强迫自己做难度特别大的动作,量力而行,让自己紧张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就是练习的目的。
2.提升阳气的八段锦
八段锦是—种养生操,动作柔和缓慢,整体连绵,八段锦可以疏通人体气血,改善人体血管弹性,加强心肌收缩能力,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定的预防效果。
从中医角度来讲,练习八段锦可以振奋体内阳气。八段锦是通过对脊拄的拉伸旋转,大大刺激和疏通督脉,从而振奋体内阳气。此外,八段锦是一种身心一体式的运动,它除了能够锻炼身体之外,还对情志有一定的调摄作用,经常练习此操可以使人恬谈宁静、祥和愉悦。
日常养生保健
1.拍打心包经好处多
小满与人体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应。心包是心脏外部的一层薄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包经沿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循行,其上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9个穴位。
小满时可拍打心包经来养生,具体方法是:首先掐住腋窝下的极泉穴,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弹投此穴时可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弹拨几下之后,用空拳沿着心包经慢慢地拍下来,可安心神、解心郁。若没有时间对整条经络进行按摩,也可选择几个简单易找的穴位,如劳宫穴、中冲穴进行按压。劳宫穴位于第二、二掌骨中间(握拳时,中指指端下即是该穴)。经常揉按此穴可清心安神、消肿止痛,防治中暑、心悸、心痛、烦闷、口疮等。中冲穴位于中指指端的中央,有开窍醒神、泄热清心的作用,治疗中暑、脑卒中昏迷、吐泻、心痛、口疮等。经常揉按中冲穴可泻心火,防治口舌生疮。按摩时,可用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的中冲穴1分钟,再用右手掐按左手中冲穴1分钟。
2.马齿苋帮您除脚癣
小满时节有“一候苦菜秀;二侯靡草死;三候麦秋至”的谚语。此时,正是马齿苋生长茂盛的时候,马齿苋不仅能吃,还可以解除有“香港脚”的人的烦恼。
马齿苋又名马齿菜、太阳草、酸米菜等,因李时珍对其有“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的描述,故很名。因其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杀菌、消肿的功效,被医家视为治疗脚癣之良药。
脚癣主要由湿热造成,除了饮食外,我们还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选择通气良好的鞋子,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治疗脚癣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敷贴和泡脚的形式缓解病症,如《本草纲目》就记载可以用附子、草乌头同姜汁调和,敷在脚上。
要注意的是,因为脚癣可以传染,所以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脚布等,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