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气解说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是春夏之交的标志。立夏之后,气温开始升高,天气逐渐炎热,不仅人体气血向外运行,心脏负担加重,而且各种细菌开始繁殖,因此立夏之后要注意饮食卫生,保护肠胃,养护心脏。
二、饮食保健
1.食欲差也要注意补足营养
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补充足量维生素,多吃些如番茄、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补充水和矿物质,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番茄、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
2.冰箱取出食品别着急吃
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3.立夏多尝尝“新”
在不少地方都有立夏尝“新”的习俗。地方不同,尝新的习俗也有所差异。例如,无锡民间立夏尝三鲜,三鲜分地三鲜(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海蛳、河豚、鲥鱼);苏州“立夏见三新”, “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温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笋和青梅等。
三、起居养生
1.晚睡早起加午休
立夏之后,可适当调整个人的生物钟,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增加午休。
由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如老百姓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还有在“立夏”之后,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由于出汗多散热的缘故,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就更为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加之晚睡所导致的睡眠不足,因此要逐渐增加午休时间,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得到休息。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20~30分钟。
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l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2.夏日养好心,烦躁不再来
夏日烦躁跟“心”有关。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想刻意进行调整,却日益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专家认为,这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保养心脏。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意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学会养“心”。
但是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心”是不一样的。西医认为人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脏器,推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活动所用。而中医则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心主神,为神明之用”,也就是说,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心有关。中医的心除了心脏外,还包括人的心理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此时不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自我调节、笑口常开。
3.炎热汗多消耗大,干热天气注意保湿
进入5月,天气开始炎热起来,一些疾病随之而来。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同时,天气炎热又影响着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也最健康,但多风少雨的立夏天往往比较干燥,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和鼻子发干,就说明该给室内空气加湿了。
四、运动保健
慢练太极内外兼修
入夏以后,天气越来越热,有一种动一动就出汗的感觉,很多人这个时候就不喜欢出去运动了。其实,除了健身、跑步、打球等运动,还有一种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让你大汗淋漓,而且还能让心神安宁,这就是太极运动。太极运动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
打太极虽然看起来强度小,但却能调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动静结合,打太极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动作柔和舒缓,夏日的清晨打一套太极,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能舒缓心情,缓解夏日焦躁的心情。
五、日常养生保健
“呵”字补心功
适应病症: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塞等心经疾患。
具体方法:口形为半张,以能插入自己的拇指为度,两腮稍有后拉之意,舌贴于下颚;舌尖轻顶下齿,下颌放松。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去除心中杂念,缓慢深长地吸气,然后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呵”字功以鼻吸气,以口呼出,尽量做深呼吸,呼出时将肺内浊气全部呼出,吸气时让肺全部充盈;练习时要全神贯注,想象吸入之气灌溉五脏六腑,渗入四肢百骸。虽然六字诀的口形具有上述要求,但在实际练功的时候,在保证口形正确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口唇部位的放松,不可过于用力、紧绷等,避免因为刻意注重而造成整个面部肌肉紧张,这样不利于呼吸顺畅和气血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