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规章制度  机构设置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生活百科>>正文
清明养生
2019-04-04 12:57  

节气解说

清明是春季的第5个节气,既是一个传统的节气,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很多地方还保持着古老的习俗,即家中不开火,吃冷食。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尤其是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者,身体本就阳气不足,又吃冷食,很容易耗损或阻碍阳气的运行,加重原有的体质偏颇问题。清明时节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时令蔬菜,如韭菜、白菜、萝卜、芥菜、菠菜等。

清明时节,天气虽然已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较大、暗雨多变。这种天气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因此仍然要注意防寒保暖。此外,清明时节,由于气温的波动,也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肝炎等病症易复发的时候,应注意防护。

饮食保健

春季肝火旺,积极防上火

春季万物回复生机,阳气生发,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这时候,春季主肝,容易肝火偏盛,尤其是现在人们生活的节奏很快、压力又大,很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问题,表现为容易发火、急躁、目赤、胁痛、口苦等。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注意疏肝、清肝火。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春季防上火,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少吃辛辣: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辛味食物有帮助生发阳气的作用,如春季的葱和蒜品质好、营养也丰富,适量食用一些对预防春季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但不应吃性质过于燥烈的食物,如花椒、辣椒、胡椒等,也要少吃羊肉火锅、麻辣香锅等。

多吃新鲜蔬果:春季注意从饮食多摄取营养,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宜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韭菜、菠菜、茄子、油菜、莴笋、香椿、草莓、樱桃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春季宜吃芽菜:春天吃些芽菜,能助人体阳气的升发,对健康很有好处。常见的芽菜是由种子萌发的芽,如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豌豆芽等,它们富合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因为生长期短可以避免农药污染,质地鲜嫩、吃起来非常可口。芽菜的做法很多,焯水后凉拌、素炒或同肉一起炒,也可以煲汤。

忌食“发物”:此节气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

饮绿茶、花茶帮助清火:绿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消食化滞等保健功效,是清火的佳品,常饮还能降脂减肥、防癌抗癌。菊花茶能疏肝清热、平肝明目;茉莉花茶能安定情绪、调理肠胃,金银花茶能疏散风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玫瑰花茶能疏肝解郁、美容养颜等。

人比桃花,吃出好气色

十里桃花开,你的脸色是不是也如同桃花瓣般鲜妍明媚呢?人的气色反映了身体的状态,有的人脸色白里透红,有的则脸色蜡黄,或者脸色苍白,或者满脸细纹、皮肤租糙。怎么破?饮食调理试一试吧。

脸色苍白:白白嫩嫩的皮肤惹人羡获,但如果只有白,而且苍白天血色就不好了,这通常说明你的气血不足,可能还伴有气短乏力、精力不济、免疫力低下等表现。这时候可以适当吃一些花生、红枣。红枣能补气血,花生能润燥,花生衣是红色的,也具有很好的补血效果。这两样食物可以做汤或熬粥。每天甜甜蜜蜜地吃一点,坚持下去,脸色一定会红润起来的。

皮肤粗糙:有的人皮肤很粗糙,不够细腻。这与阴血不足有关,血不能滋养皮肤,皮肤得不到滋养,便显得粗糙而苍老。建议从饮食上补阴血,除了上面说的大枣、花生,海参、猪蹄可以补充蛋白质,也是不错的选择。

脸色蜡黄;脸色蜡黄,俗称“黄脸婆”,这和脾胃功能不好相关,以多吃一些山药、土豆、核桃等,以调理脾胃,滋润皮肤。

清明养生食谱推荐

红薯饭、南瓜冰糖粥、桃胶银耳羹、竹荪葛根椰汤、凉拌苦菊、鲜虫草蒸虾饼(微信公众号回复“清明”可见食谱)

起居保健

平气养阴重睡眠

在五行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立春萌发生长,到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肝气过旺就会损伤脾胃,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还因肝阳上亢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以清明养肝应重在养肝阴、疏肝理气。在这个节气里,养肝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黄帝内经》中说“人卧血归于肝”,即肝是藏血的器官,而凌晨1:00—3:00则是肝经的调养时间,可养肝血、滋肝阴。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从而可有效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清明防哮喘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因为清明时草木吐绿、百花竞放,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致敏花粉增多,容易引发哮喘。加之春天风沙、扬尘天气较多,并且现在在很多地区春季也经常出现雾霾天,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增加,同样会使哮喘发作。

过敏性哮喘通常伴有发作性喷嚏、鼻塞、咽痒等,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等为特征,严重者呼吸因难使人窒息。为了避免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对花粉及植物过敏者尽量不要去公园或植物园,如一定要外出,也应减少与花粉的接触,最好戴上口罩;出行时应选择好时间,一般来说,中午和下午是空气中花粉飘散浓度较高的时间,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

另外,预防呼吸道感染也是预防哮喘的重要环节。因为清明时昼夜温差较大,容易使人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可以诱发哮喘。因此,清明时节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悲伤和哭泣是正常的情绪宣泄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祭祖和扫墓难免悲伤落泪。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是一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可以释放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缓解肢体和心理的紧张,甚至还能减轻疼痛。放开自己的压抑情绪,哭上一场,内心的紧张、压抑和悲伤等不良情绪就减少了许多。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自然而单纯的悲伤,是一种治疗。不过,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我们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运动保健

和缓、休闲的运动有益健康

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健走、慢跑等相对安静的运动更适合刚刚从寒冬走过来的你。且走且跑且停,时快时慢,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健走或慢跑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的作用。远足、徒步可以练习脚力,带动身体的大循环。对于远足与徒步有一定困难,或是受时间限制的人,可以选择集体闲、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放风筝。春练对于年轻朋友而言可能更为简单易行,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所以建议选择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来习练。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要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中老年人运动注意“度”

冬天天气冷,雨雪大风天气也多,对于身体功能相对差—些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冬季出门少,运动也很少。进入春季后,如果老人准备开始锻炼,强身健体,一定要注意“度”。

一是运动量,运动以恢复性为主,注意全身和关节的锻炼,以运动后身体温暖不出汗或稍微出汗为宜,不宜运动量太大。

二是运动强度,可以通过测量心率来评价运动强度。人在安静时,心率一般是60-100次/分。运动后心率一般会增快,对50岁以上的人来说,中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为130次/分左右;低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为110次/分左右,应注意把握。

日常养生保健

跟乌龟学习呼吸

清明前后要注意呼吸,呼吸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乌龟身上取经。平时人都是用胸式呼吸,而睡着时则多是腹式呼吸。乌龟没有肋间肌和肋骨,只有头颈和肚子相结合,所以它的呼吸很特别,是胸式加腹式的呼吸。

人怎么学习乌龟式呼吸法呢?其实非常简单,呼吸时,先尽力扩展胸廓将空气吸入,然后再进一步调动腹部肌肉进行腹式呼吸,让空气一路从胸部、腹部送下来,一直送到丹田里,然后再深深地由鼻子全部呼出,这就是胸式加腹式呼吸。

练习这种呼吸方法也要循序渐进。开始时,可每次练3分钟,以后逐渐延长到10—15分钟。每天1次,临睡前练习比较好。

这种呼吸方法能让人身心放松,长期坚持,对延年益寿很有帮助。

换衣不宜过早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回家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注意“病从口入”

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防高血压复发

清明节前后,人们的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过于怀念亲人,寝食不安,极易造成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尽快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保持情绪稳定。可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运动,转移思维。还应避免负重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致血压升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