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规章制度  机构设置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生活百科>>正文
小寒养生
2019-01-04 09:37  

后勤服务中心-生活百科- 小寒养生

小寒养生


生活百科 加入时间:2019-1-4 9:37:55 来源: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节气解说

小寒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开始了。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因为天气寒冷,气血凝滞,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患者往往会病情加重,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类病人要注意防护。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气不足,会出现听力减退、骨软无力、牙齿松动、毛发脱落等问题。小寒节气,应注意从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着重补肾。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多食用温热食物来补益身体,抵御寒冷气侯对人体的侵袭。

饮食保健

进补要有的放矢

小寒节气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但是进补并非只是吃大量的滋补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气血阴阳虚实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滋补品。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将黄芪、党参、当归、田七等与鸡、鸭或狗肉同煮食,或是长期过量服用人参、鹿茸、阿胶等,反而对身体有害。因此,冬令进补一定要有的放矢,并非多多益善。

起居保健

防寒也要防误区

在寒冷的冬季,有人习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殊不知,这样反而不会更暖和。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多穿几件衣服,可使衣服间空气层的厚度增加,但当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另外,严冬屋外活动容易冻伤手脚,进屋后可千万不要用热水泡,也不要靠近炉火边烤,因为冻伤的肢体对热刺激感觉减退,当感到温热时,温度其实已经很高了,会对肢体局部造成损伤,日后也很容易复发冻疮。最好将手脚相互搓擦,或在离热源稍远的地方取暖,待皮肤表面变红、手脚转暖后,再移至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运动保健

小寒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寒节气应适量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方式,但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淮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体表的血管遇冷收缩,血流变缓,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另外,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因为心血管病的发病高蜂一般集中在上午6-12点,此时人体血小板聚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加之上午体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大,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甚至痉挛,如果此时再进行运动,特别是运动量过大,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或形成血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日常养生保健

刺激涌泉,补肾效果好

按压涌泉穴和泡脚,文灸和贴敷涌泉,对补肾养肾、延年益寿很有益处。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长期按揉刺激涌泉穴,可以起到补肾安神、延年益寿的作用。

冬季还推荐艾灸涌泉穴,方法如下:将艾条点燃,对准涌泉穴进行温和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天灸1次。艾灸结束后,要喝一杯温开水。

按摩足底,缓解疲劳

冬季天气寒冷,加上运动减少,人们容易出现容易疲劳、精力不济的现象。闲暇时可以经常按压足底.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疲劳的作用。

根据中医的全息理论,足底有很多反射区。其中足大趾腹面为大脑、脑垂体、脑干等部位的反射区,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指腹对此反射区进行按摩,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一定会取得很好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