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慢性肝炎引发的一系列肝脏疾病问题在我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每年约有25~4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终发展成为肝纤维化,继而发展成为肝硬化等。
慢性肝炎患者除了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和适当休息外,还需要合理的营养膳食调理。
慢性肝炎患者的饮食原则重在“度”,不多不少,正好为宜。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如果营养摄入过量,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从而影响病情的发展。
1.足够的能量供给
能量是维持一切生命的基础。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其中以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来源为主。慢性肝炎患者应摄入足够的能量,如何判定能量摄入是否足够,分两种情况:
(1)当患者体重在理想体重范围内,体重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时,默认该段时间的能量摄入是平衡的、足够的(前提是患者拥有合理的作息习惯,尤其是拥有合理的活动量)。
(2)当患者体重低于/高于理想体重范围,则患者需要增加/降低能量摄入,以使体重达到理想体重范围。
方便、简单的体重计算方法: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理想体重范围为理想体重的90%~110%区间。
2.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在慢性肝炎患者的膳食中,55~65%能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谷薯类、水果蔬菜类、精制糖等食物,慢性肝炎患者建议以谷薯类为主,如馒头、米饭、包子、米粥、面条、土豆泥等,在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过量进食精制糖等食物。
3.足够的蛋白质摄入
慢性肝炎患者蛋白质摄入以每天1.0-1.2克/公斤体重为宜。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对慢性肝炎患者非常重要,它是肝细胞修复的主要原料。
蛋白质主要来源于:
禽畜肉类
鱼虾类
豆及豆制品
蛋类
奶类
等五大类食物。慢性肝炎患者若没有特殊情况,应合理搭配这五大类食物。
4.限制脂肪的摄入
慢性肝炎患者因肝细胞受损,导致胆汁的合成、分泌受到限制、肝内脂肪代谢障碍,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与利用排泄,因此应限制脂肪的总体摄入量(占热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