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友病日:近九成患者被漏诊误诊
每年的4月17日为“世界血友病日”。为了纪念世界血友病联盟发起人─加拿大籍的法兰克·舒纳波先生(Mr.Frank Schnabel )对于血友病患的贡献,以及唤起大众对于血友病的正确认知。
血友病是一个终生性疾病,有人形象地称血友病患者为“玻璃人”,即病人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外伤,由于缺乏凝血因子会过度出血,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造成终身残疾。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我国血友病总患病率为2.73 /10万(男性5.21 /10万,女性0.06 /10万),据此推算,我国有6~10万名血友病患者。
诊断先得对不然越治越错
诊断错了,再怎么治也治不好。“目前国内血友病患者的诊疗率低、致残率高,”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赵永强教授强调说,主要原因:一是公众对血友病缺乏认识,很多患者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二是血友病相对少见,很多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相应的认识,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行政副主任吴润晖提及自己几年前看到的一个报道:“是贵州台的新闻报道,说是大山里的一个男孩反复关节疼不能走路,最后诊断为血液病,那个新闻报道目的是让大家给他集资做骨髓移植,诊断都有错,治疗就差得更远了,就不应该做骨髓移植。”
预防治疗能过正常生活
何为预防治疗?“预防治疗就像糖尿病、高血压,”吴润晖介绍,血友病是一个道理,间断输凝血因子,让它的凝血因子水平稳定在一个比低水平稍微高一点的水平,把他从一个病人变成亚病人,这样他就不太容易出血了,他也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唯一的区别只是要不停地输凝血因子。
提前预防患病优生优育
刚才说的是生了孩子之后的事情,其实在中国,还有很重要的一块,我们可以优生优育。赵永强教授补充说,“通过产前诊断,你怀孕之后可以鉴别你这个孩子健不健康,会不会生出一个血友病人,我们可以让你早一点做抉择,起到优生优育的效果。”
当然,现在还有了一种新治疗的希望,针对的是生出来的孩子,如果能够通过基因修复把不对的基因给改变过来,或者给你替代进去一个能够帮你生产凝血因子的基因到你的身体当中,也可以让你不再受这个疾病困扰,目前这些研究都取得了很可喜的进步。
一生的治疗在各个科室
除此之外,血友病患者需要综合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教授杨仁池补充道,因为这个病涉及到血液科、骨科、儿科、口腔科、心理科、康复科、遗传咨询等。正如赵永强教授所说,血友病是一生一世的出血性疾病,从他落地那一天起,一直到老年,各个科室围绕他的出血要进行相应治疗。
比如他生下来脐带可能比别人出血多,长大以后要换牙,牙科护理,拔牙就和正常人不一样,如果到关节肿的时候,物理康复科或者老年以后骨科都要介入,将来他可能遇到疾病创伤,他的胃溃疡出血也和别人不一样。“需要跨学科的专业医护队伍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疾病管理。”杨仁池教授如是说。
世界血友病日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在凝血第一阶段凝血活酶发生障碍。它包括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和血友病丙3种类型。其中血友病甲(HernophiliaA)又称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或称抗血友病因子A(Antihemophilia facorA)缺乏症。真性血友病及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是传统的血友病;血友病乙又称凝血因子Ⅸ缺乏症或血浆凝血活酶(PIC)缺乏症;血友病丙又称凝血因子Ⅺ缺乏症、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缺乏症。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以血友病最为常见,尤其血友病甲,约占85%,其次是血友病乙,最少见的是血友病丙。
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的遗传方式相同,都是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其遗传有以下3种情况:①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均正常,而女孩均为传递者。②女性传递者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可为血友病患者,也可以是正常,而女孩一半为传递者,一半为正常;③患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50%,也就是说所生的男孩约有1/2为正常,所生女孩中,可有血友病,也可有传递者。
血友病丙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
血友病甲除遗传方式发病,还可由基因突变所致。另外,还可能继发于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肝癌转移、肝外癌转移、某些血液病,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尿毒症,这些由继发而来的血友病称为获得性血友病。
血友病患者在世界各地均有,血友病甲的患病率与血友病乙的患病率之比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