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规章制度  机构设置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生活百科>>正文
打破无形的病耻感 消除难言的痛苦
2023-11-24 15:14   健康吉林12320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与其他疾病一样,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疾病。主要指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所致的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改变的异常现象。不少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视精神疾病患者为另类,用贬低或歧视的态度看待他们,甚至其家庭都可能遭受世俗偏见及不公平待遇,导致患者出现痛苦的病耻感。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患糖尿病、冠心病,可能很少有病耻感。但是如果患有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问题时,患者却不敢面对,害怕周围人的目光,容易有病耻感,会认为是自我控制能力失败,导致痛苦感增加。那么什么是病耻感呢?

病耻感是指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患者往往会"自我污名化",并且认同公众对其所患疾病的偏见和误解,表现出自卑、自责,认为自己没用、没面子、丢人、不坚强......

精神疾病的病耻感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

1.公众病耻感:即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负性刻板印象及行为表现,这种负性认知会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行为。如:误解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疯子”,误解精神疾病患者都有威胁性而拒绝与之交往,误解患有精神疾病就无法胜任工作而解雇患者等等。

2.自我病耻感:即患者感知到这种歧视、并将其内化,形成自我歧视、自我否定的错误认知。在认知上感觉自己丢脸、无能、卑微、低人一等;在行动上表现为没有自信,做事畏手畏脚,缺乏积极性,拒绝外出,回避社交,避免与外人过多接触而遭受嘲讽,进而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能力逐渐衰退,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病耻感就像精神疾病患者心中的一根刺,让本就脆弱的心变得千疮百孔。病耻感的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种:

1.对就诊态度的影响:病耻感导致患者抱着侥幸的心理隐瞒病情,错过最佳诊疗时机;

2.对就诊途径的影响:病耻感导致患者常去综合医院就诊,或求助“巫医”,导致诊断及治疗延误;

3.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病耻感导致患者不敢面对自己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病情稍见好转就想摆脱药物,导致治疗依从性差;

4.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病耻感导致患者自卑自责,回避社交,缺乏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如何克服病耻感?

1.需要学习:要加强精神心理疾病的科普宣传及学习,消除大众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对于患者本人而言,也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疾病,了解自己;

2.需要接纳:接纳自己或家人患病的现实,不要因为患病而感到愧疚,因为需要治疗的是病而不是人,要及时帮助自己或家人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3.需要勇气:因为精神疾病除了心理治疗和精神科康复治疗外,还需要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的按量服药,要勇敢接受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有些人可能会指指点点,那是因为不了解精神疾病所致;

4.需要包容:作为家属和朋友,要对患者的异常情绪和行为给予包容、支持、理解,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近些年来,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疾病知识的宣传及普及,社会公众也提高了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我国也于201351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其中第五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法为鉴,可以晓规则。希望公众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审视精神疾病患者,在法律框架下规范自己的言行,对精神疾病患者多一些宽容、理解和关爱。让我们共同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